夜深了,明天就是投票日。
四年前馬英九總統挾人民的期望獲得權力,政績表現或尚可說見仁見智。但馬英九與國民黨為了保住政權,選舉期間的所作所為是令我完全無法接受的:宇昌案的抹黑追殺、疑似動用情治機構介入選舉、動員公務人員與公營事業人員......這些在在顯示出國民黨行使權力的毫無節制與其反動的本質。馬英九顯然不似他所說的「改變了國民黨」。
一個恐懼失去權力的權力者,會無所不用其極地試著捍衛其權力;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包含了種種對權力的濫用與對社會矛盾的撥弄。當他與他的盟友不惜以戕害民主社會基本價值的方式來謀取勝利時,就是他應該交出權力的時候了。
馬英九總統若在此情況下仍獲得連任,可以想見的是,國民黨內的「好鬥之士」們(南方朔語)將會更加得勢而肆無忌憚。當政權基礎已不如以往那樣穩固,他們將以更激烈的手段對政敵展開鬥爭,以維持自己搖搖欲墜的權力。而這樣的惡質鬥爭,勢必將深化社會的矛盾衝突,在階級、族群之間造成更嚴重的撕裂。馬英九將會成為第二個陳水扁:一個擁有龐大政治資源與官政商媒勢力強力護航的、欠缺基本信念與民主素養的、更兇猛好鬥的陳水扁。
- Jan 14 Sat 2012 00:27
理想主義一些又何妨?我支持蔡英文
- Jul 02 Sat 2011 21:12
周婉窈:「陳文成博士殉難30周年晚會」講話
- May 22 Sun 2011 23:11
讀〈參與國光石化環評會所見所聞〉:荒蕪的挫敗
這篇文章是一月底時,在BBS上讀到網友dranoel的〈參與國光石化環評會所見所聞〉一文時,開始構想的一篇回應。屢次想要提筆卻總覺得難以書寫。就這樣拖了幾個月,反國光石化運動竟已扳倒了政府與財團,而這文章卻還是生不出來。終於在今天才覺得可以把它完成了。在此建議,可以讀過原文之後再來看我這篇文章。
------------
小時候我們那個鄉下小學與某個台北學校辦了一回「城鄉交流」,把一群
鄉下小孩帶上台北去體驗都市生活。我自然是沒有去的,畢竟我並不需要這樣
的機會就已經是我們同學中最「都市化」的一個了。不過對那個小村子大多數
的小孩而言,「台北」實在是一個遙遠神秘的名詞。
- Apr 30 Sat 2011 13:14
對本日聯合報社論的感想
- Apr 24 Sun 2011 13:07
是了
義無反顧,其當如是。
- Mar 28 Mon 2011 23:39
生日感言
二十四歲。
----
過去這一年從各方面來說都發生了很多事,有喜有悲有樂有囧。
要說的話,大概也算是經驗了許多以前從未想過、從未體會的事。世
- Mar 21 Mon 2011 22:13
被出賣的台灣:如此疏離的美麗島
《被出賣的台灣》是一部怎麼樣的電影呢?
《被出賣的台灣》以戒嚴末期的台灣為主題,試圖呈現國民黨政權對台灣人民的壓抑迫害、台灣人在威權下對獨立與民主的追求、以及美國在戰略外交考量下對國民黨的縱容。這部電影有其關懷的對象、主題,以及明確的政治訴求,就這些特點來說,或許可以用「人權電影」一詞加以歸類。
但,它是不是一部「歷史電影」呢?
其實所謂「歷史電影」,重點常常不是在「還原歷史真相」──我們永遠不可能將歷史「完全」還原。當創作者在「說故事」(無論是拍電影還是寫小說畫漫畫…)時,也多半會對歷史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使其更富故事性或更能凸顯主題。於是我們在閱讀這些歷史再現(representation)的文本時,其實不必要求創作者要「百分之百」地「忠於事實」。而過於注重枝微末節的「史實」的故事,常常也都不怎麼「好看」。
《被出賣的台灣》一片,製作方在片頭開宗明義地告訴觀眾,本片的靈感是自一連串在台灣發生的歷史事件啟發(inspired by)而來,在故事進行當中,略通近現代台灣史的觀眾應當也能輕易地為片中的各個事件找到藍本:江南案、陳文成案、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故事的作者將這些事件、陰謀揉合起來,建構了一個80年代初期,美國政府──國民黨政權──台灣人民的互動圖像。於是雖然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卻有著反映該時期歷史圖像的企圖。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本片當然是一部歷史電影。
- Feb 08 Mon 2010 23:11
所以就放下罷
- Feb 06 Sat 2010 15:29
艋舺:作為一個成長故事
為背景的成長電影;而趙又廷的「蚊子」,則無疑是整個故事的中心。在這裡先不論
趙又廷至今為期仍短的演藝生涯引發過什麼爭議,他這次的演出在我看來是非常精彩
的,比起《痞子英雄》時進步甚多。
「蚊子」在一開始顯得畏縮、欠缺自信,給人的感覺大致像是那種乖乖的、憨憨
的卻也因此一直被欺負的小孩:老師對他沒愛,同儕對他很壞。這麼一個有點兒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