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前有幾個人問我對於中正紀念堂的風波的看法。
                                                                               
老實說這是個相當值得探究的題目,中正紀念堂無疑是以一國之力所營造的、紀念威權統治者的國家「聖地」,也是那個強人時代的象徵。在我們對於威權時代的認知已擺盪、混亂了多年的現在,這個圖騰終於面臨了挑戰。對於我們來說這毋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吧。
                                                                               
只是這段時間以來見諸公眾的討論,其內容與事件本身的嚴肅性可說根本無法相提並論。不過反正這麼多年來台灣民眾也早就已經習慣這種「公共討論」的模式了,天大地大的大事到了那批政治動物手上,其格局和內涵登時變得鼻屎都不如。在那個紀念堂(不管它現在紀念民主還是紀念總統蔣公)所發生的鬧劇實際上也都只是我們看了多年的拖棚歹戲。其實我身邊的人不少都對於這種老戲碼厭倦至極,整個社會也是一樣。
                                                                               
即使這件事其實很重要。
                                                                               
而今天報上登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把這群魔亂舞的荒唐事件帶向另一個高潮:
                                                                               
中國時報 2007.05.22 
北市府反制中央 凱道更名反貪民主廣場
劉添財/台北報導

不想貼新聞全文了。
                                                                               
由此得到的結論是,郝市長與李文化局長已經成功地把這個議題打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愚蠢境界,蠢得總統蔣公和民主先烈們都要從棺材裡跳出來了。台灣再度創下了世界奇蹟,全世界都在看。
                                                                               
郝技安市長,我看您還是回去當孩子王好了,那裡比較適合您。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要奇怪,今天版主我怎麼會如此政治化了。不過張元老師有云:「讀歷史的不講政治,那誰要講政治?」雖然我個人不認為這是一個政治的問題,但是這種東西讀歷史的似乎是該去碰碰。
                                                                               
(又,王遠義老師曰:「即使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還是要從中找到一個合乎理性的解釋。」)
                                                                               
閒話休矣。
                                                                               
我認為中正紀念堂的改名事件其實是個滿重要的事情。從這一點上來說其實民進黨政府的說法沒有錯,這關係到歷史正義,也關係到未來的台灣歷史論述將如何建構。
                                                                               
先引一段話來註解一下中正紀念堂:

『什麼樣的首都,就有什麼樣的廟。中國古書說,「廟者,貌也」,意思是說一座廟正象徵著它所祭祀的祖先形貌,所以你當然可以想像,從這座奇怪而醜陋、在今天看來似乎頗有「時空錯置感」的蔣廟裡,我們看到了怎麼樣的偉人嘴臉。只有在台北這個奇怪的首都,我們才能見到如是奇怪的廟。』
------《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P.3
                                                                               
醜不醜倒是其次啦,不過「奇怪」卻是真的很奇怪。一個民主國家,卻要以如此廣大的用地、壯麗的建築、隆重的儀典來紀念一個頗具爭議性的獨裁者。更別提那些「功績」其實有許多是可議的。於是堂內的歌功頌德與肅穆氣息幾十年如一日地運行著,和外面的世界彷彿脫節了似的。
                                                                               
只剩下每個鐘點衛隊交接時的儀式仍吸引人駐足。讚嘆之餘,大約也有一種回到過去的錯覺。拋槍、正步、行禮、口令......四周則圍繞著鎂光燈,人們偋氣凝神,直到儀式結束大家才一哄而散。威權時代的活化石動態演出。
                                                                               
這麼怪的東西就這麼安靜地佇在那兒。民進黨政府在搞正名拼制憲糊裡糊塗弄了半天之後才總算想起來,還有這一號特大的威權遺物窩在自己的辦公室旁邊,於是終於開始動它的腦筋。
                                                                               
所以啦就有人開始跑出來,把總統蔣公挖出來一次又一次地鞭屍,名之曰「打倒威權神話」,大的就批判國民黨統治沒啥了不起、蔣政權如何地壓迫台灣人民,小的呢就去幫蔣總統算出他總共有二十還三十個「行館」遍布全台。大大小小地轟了幾回之後,就得到了以下的結果:「總統蔣公」是民主的敵人、是獨裁者與壓迫者、是反人權的軍頭,所以要把他「請下神壇」,然後在壇上供奉「民主」。「中正廟」變身成為「台灣民主紀念館」,不亦快哉?
                                                                               
對,蔣介石的確該被請下神壇,現在的台灣早就已經不是那個「蔣總統萬歲」的台灣了,如果我們要平心靜氣地去面對過去那段歷史,那麼我們就不應該繼續用神話的態度來看待、「紀念」蔣介石。可是問題是,好像也沒有人出來告訴我,現在廟裡新擺進去的那一尊「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有人說,「民主」。
                                                                               
我當然知道「民主紀念館」是要紀念「民主」,可是啊,從陳總統呂副總統到蘇院長游主席......拜託,來個人告訴我「民主」是什麼。
                                                                               
唉,多麼令人難過。我們一個民主國家,政治人物開口民主閉口人權,可是沒有人可以告訴人民他們心目中的「民主」是什麼東西。我們有「民主制度」,有些政治人物也引以為豪,但,價值呢?理念呢?「民主」是一個那麼輕巧的概念嗎?
                                                                             
要紀念民主,很好。要把原本代表威權與統治者權力的紀念堂轉化成具有民主意義和精神的空間,很好。要藉這個機會讓我們的人民了解過去的歷史,也很好。
                                                                               
然而那些人的民主至今仍然只是一個浮泛的詞語,民主是普世價值啦、是合乎人性的啦、是......隨便什麼。冠冕堂皇的話講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但是它的內涵一樣貧乏、一樣的沒有營養。這種膚淺而空洞的論調不斷地被朝野大小政客政黨濫用,簡直像毒癮者吸鴉片煙一樣,除了爽和一大堆後遺症以外啥也沒留下。
                                                                               
中央政府與台北市政府在這次事件中幾近小朋友打架的低能表現,就是這種價值貧乏的後遺症之一。什麼蔣介石的歷史定位、什麼民主的意義、什麼歷史論述......林背只要爽就好!要幹架就來幹架,幹不贏沒關係,那我就來個阿Q勝利法,一樣也爽。
                                                                               
而且還可以順便罵人家「反民主」、「法西斯」,你看咱們台灣的「民主」原來是個那麼好用的東西耶!
                                                                               
當我們希望可以用改名來破除對「總統蔣公」的虛擬形象時,被用來取代那個偶像的卻是一個同樣空泛的「民主」。那麼,紀念「總統蔣公」和紀念「民主」的差別在哪裡?這對台灣的現狀與未來有任何意義嗎?當然其實是有人在做這方面的努力,但是我想這些人裡頭絕對不包括那幫以打嘴炮為業的偉大人物。偏偏大家只看得到嘴砲。於是又一個重要的議題沉進了口水的大海,落得只剩一身臭氣。
                                                                               
進一步言之,這其實是有點危險的。人們已經習於以看笑話的方式來看待這類的事件與紛擾,不願再投以注意的目光或待以嚴肅的討論。這等於是自己放棄了參予討論、表達意志的權力。結果像是歷史正義這般的議題就這樣被呼哢過去,淪為廉價的口號。
                                                                               
這種浮躁、這種混亂、這種貧乏,才是台灣民主當前所面臨的最大危機。所以請不要以為「紀念堂」要「紀念」什麼不重要、不干你的事。事實上,這非常嚴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piota 的頭像
    Lopiota

    季風帶雨浥鵑城

    Lopio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