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程度上,你算是個為愛而活的人。」

    有個人這樣對我說道。

    「你似乎將愛情的圓滿看成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事;你就是那種不愛江山只愛美人的典型。」



    也許吧。雖然這樣的說法頗令人想要發笑,不過大體上似乎是沒有說錯。

 

    是吧,我強烈地希望能夠得到愛情。

 


 


    其實我不是很清楚為什麼自己會如此看重這類的事情,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面我並沒有意識到這回事。過去,即便我不時地察覺自己理性的不足與感情用事的性格,仍不曾自覺對愛情的需求如此強烈。

    這樣的事情終究是難以解釋的,我總覺得把這類的問題歸因於諸如幼時的經歷這種曖昧的事似乎過度簡化了它的複雜性。

    我覺得愛的本質是需求,當在另一個人身上找到了某些自己需求的特質時,或許就會是愛情的開始吧。愛情的偉大,恰是在於它使得人心深處的渴求以各種形式顯露出來,無論以怎麼樣的方式去呈現愛意,都在在表現了人的勇氣。

    以及隱藏在那分勇氣後的軟弱與寂寞,我說。



    也是在好長一段時間裡,我並不覺得自己害怕寂寞。我並不是那麼喜歡團體生活的人,對於人際往來的興趣不算大。甚至於,我不認為自己是個好相處的人。

 

    我自認沒有許多人看起來得那麼開朗,猶記得很多年前,有個朋友在即時通裡說他覺得我很陽光,那時我還覺得相當不可思議。原來我在別人眼中是這樣子的啊。

    倒也沒什麼不好,反正人家是喜歡自己的。可是更多的時候我是寧可獨處的,我慣於與人保持距離。即使是在最最親近的人面前,也多半要畫出一塊空間:閒人勿進。在那麼一個空間當中,我可以比較從容自在地生活。

    然而我也開始知道了,自己還是會寂寞的。



    寂寞這回事,倒不在於身邊有沒有人陪著或是自己愛耍自閉這類的問題,而是在於某種對於「被了解」的期望。我說的並不是那種家裡有幾個兄弟姊妹或者失戀了幾次或者愛吃什麼......之類的事情,而是某種更深刻的了解。

 

    當然,人與人之間的了解來自於相處、談話,其間交換的種種訊息是了解認識他人的基礎:個性、興趣、雷點......然而應該還有些更為幽微的層次存在。而這或許才是最關鍵的事情。

    上一段感情結束以後,好幾次她問我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地收場。這個問題我想了好久,直到後來才體悟到最為本源的答案。

    嚴格來說這不能算是誰的不對,我總是慣於保護自己,也常在掩藏自己的情緒;我在感情裡尋求安定感卻又無法真正敞開心胸。她則自困於糾結的現實生活裡,隨時隨地擺出全副武裝的架式。我們無法滿足彼此對愛情的需求與期望,也無從真正體會彼此的脆弱與寂寞。

    關於我的事,她知道得很多。然而她並不了解我:不了解我對愛情的期望與想像、恐懼與不安;即使那時的我可能也不完全了解這些。我以兩年半的時間覺察到我們無論如何終究無法在一起,又花了一年的時間才終於明白到這是為什麼。

    那段日子裡固然有著許多幸福的時刻,可是當寂寞如錐子般戳刺漸深,我便知道注定是要放棄了。



    然而同樣的,也不免要回過頭來自問:我了解自己多少?

 

    對我而言,所謂成長也就是這樣的過程:不斷地嘗試去理解自己,也不斷地去回應自己心底的蠢動。在愛情裡,這樣的自問自答在我看來同樣是必要的。

    我知道自己最大的問題是安全感的匱乏,於是在很多時候無法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結。我總是害怕會失去一些什麼,也害怕自己的心智不夠成熟,無法去承擔種種可能的風險。當然這可能與以前一些慘烈的往事有點關係,儘管釋懷已久,但是有些感覺還是難以忘懷的吧。

    於是面對愛情,我愈發感覺到恐懼,也愈發地對自己的能力欠缺信心。我總是要武裝自己,讓自己躲藏在一個安全的角落。可是其實,我只是想保護自己而已。

    而每當察覺到這種行為的徒勞與笨拙時,也總是感到萬般的挫折。



    前陣子說過,我自認是個有心機的人。有人說我那是「思慮周全」,吶,或許吧。不過總之我還是會去算計一些事情的。我總是不願意輕易令人知道我真實的想法,也總不禁會想要去試探人家。

 

    而我必須承認,那些迂迴的、曖昧的試探是能夠帶來一些樂趣,但終究這實在是令人疲憊的事。其實我不喜歡玩這種遊戲,因為我沒辦法在這樣的牌局中一直維持平心靜氣的狀態,間歇的情緒起伏對我而言是太大的負擔了。

    如果可以,也許直接一點會是比較好的選擇,然而要能這樣作又是何等的困難呢?畢竟需要克服的部分實在是太多了。要先去面對、排解心底那層深鬱的恐懼,才能夠去要求對方對等的回應吧!

    我多麼希望自己能有這樣的勇氣呢。



    也曾有人問我覺得理想的愛情會是怎麼樣的景象。

 

    如果是以前的我,大概會去要求另一半要與自己有相似的興趣、共通的話題......現在想想,這些應該都不是多麼重要的事,而最明顯的例子就近在咫尺。

    我以前總是搞不清楚我爹和我娘是怎麼湊在一塊兒的,他們的生活情調與思維方式、人生經驗與成長背景整個就是南轅北轍:一個是鄉下長大的土小孩,當年想必是傻裡傻氣;另一個是台北女孩,那種出身公務員家庭的乖孩子;一個讀工一個讀文、一個從商一個任教......就任一方面來說都極不搭嘎,但他們感情是真的很好。

    我後來覺得,那大概就是自然而然的在對方身上找到了些什麼吧。那些在兩個人之間流動的感覺,這麼多年來又逐漸成為了生活裡習以為常的部分。

    於是若問起我想像中的理想愛情,那大概是這樣的感覺吧:兩個人早上一塊兒起來,有時間的話或許就去烤個麵包沖個牛奶坐在桌前,然後就一塊兒出門,各自去幹各自的活;晚上也許一前一後回來,先到的那個就下個麵炒盤菜吧,然後聊些工作地方的八卦或者新聞上無聊的時事什麼的,或者還有事要作的就再各自去作,覺得時候到了就爬上床去熄燈睡覺........

    我是覺得這滿寫意的,隨著時間演進也許會適時加入小孩兒若干隻甚或貓貓狗狗之類的......




    我的意思是說,兩個人分別在作什麼其實不是那麼要緊的事;也許我們將各自有各自的工作與生活,而對方的那個領域對自己而言或許不是那麼可以理解,可是總還是能在對方工作的身影中、在對方的埋怨與言談中看見他的好。我並不全然了解他在作什麼,可是我就是那麼喜歡、欣賞他作的事。

 

    那麼進一步說,也許根本就不必奢求與對方一定要多麼的相似,甚至也可以不必要求對方一定要對自己有巨細靡遺的認識。真正需要的,就只是去理解那些最為關鍵的部分,然後接受。

    當明白了眼前這個人的種種缺陷與不完美、明白了他這個人的人生追求與志趣、明白了這個人對感情的想法與需求......然後又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所珍視的價值,並且接受這個人的所有,或許就會是一段良緣佳話。

    如果有所謂的「天作之合」,我相信多半講的是這樣的事情;那種深刻的了解與欣賞需要的是某種特質與契合。這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說穿了其實也很單純。

    理解與接受,我想這是一個劃開愛情與其他情感的絕佳分界。如果你的理解有著那麼一點的微妙差異,那就不會是愛情。



    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在愛情裡尋找這樣的東西,我只能說這可能也就是愛情之所以特別的地方。我一方面對愛情並沒有太多不合理或過於天真的要求,但理想性的期待卻是很明白的。

 

    那就是要不要去相信一個可能性:這個世界上有某個人可以給自己徹底的安慰與平靜,並且接受自己不願輕易以示人的一面。

    最終,愛情的目的是彼此的坦然相對。不需全無保留,但是誠實。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不足與耽溺,誠實地面對愛情帶來的動搖與困惑,也誠實地面對對方,面對自己在對方面前的手足無措。



    愛情帶來的挫折感與動搖,對我而言是來自於一種無能為力的沮喪。強烈的感覺到自己需要對方,卻也發現對方可能不是那麼需要自己;發現自己在許多事情上的無力......

 

    但又能怎麼辦?還是只能繼續下去而已。

    儘管一再地覺得自己實在是個沒用的人,還是只有硬著頭皮挺起胸去一再地碰撞。



    其實我感到很抱歉,現在的我最多也就能作到這樣的地步而已,可是我真的盡力了。滿累的,除了實在寫了很久,也因為有種剖削自己的感覺。

 

    另一個令我感到抱歉的原因,在於我覺得這是個任性的事。

    不過也只能這樣子了,沒什麼別的選擇。以我微薄的能力與軟弱的心性,現在也就是這樣子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piota 的頭像
    Lopiota

    季風帶雨浥鵑城

    Lopio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