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同許多人一樣,我不看好830的遊行可以改變什麼。

    簡單來說,人民對於馬政府的不滿根本還不到那個程度,根本沒有能量。
經濟差?似乎並沒差到天怒人怨的地步。喪主權?我不認為這是張好牌。說穿
了就是民進黨過去八年的操作早已把這個主題的價值消費殆盡,翻來翻去會有
所呼應的只會是那些死忠「台派」,完全無法激起共鳴。

    這些年來「狼來了」喊得震天價響,現在誰理你們?選民的這種冷感又是
誰的責任?還不就是民進黨自己。這些傢伙到底有沒有學到教訓啊?

    不是說不能質疑馬的兩岸政策,可是上街頭卻是最下策的作法。這種社會
動員對於人民的能量是一種消耗,消耗掉了就沒有了。民進黨政權揮金如土地
消耗與濫用這些能量,大家早就疲憊不堪了。搞到最後這類活動的功能,就只
會是所謂「台派」們的相互取暖大會而已,搞不好連報紙二版版頭都上不了。

    北京奧運期間,對於中國的攻訐從未停過,其中更有許多是荒誕不經的內
容(經典之作是棒球隊賽程事件)。這些指控反映的是某些人的自我膨脹與欠缺
自信,典型的民族主義狂熱症候群症狀,還帶著小國島民土裡土氣、井底蛙式
的蠢笨,簡直可厭至極。近日「台派」的論述被這種營養不良的內容佔得滿滿
滿,而且大概還會繼續下去。我已經可以想像國民黨長期執政的光景了。

    夠了,別鬧了。我可不想見到這種結果。




附上七冷君的回應:

就我觀察,台灣社籌備這次活動,一開始提出的論述並沒有狹窄到純粹由民族主義角度出
發的「護主權、顧巴肚」這樣簡單的口號,甚且還相當多元,提出的議題包含經濟面的開
放晶圓廠、直航與陸客觀光、赴中投資上限、陸資來台,外交面的元首出訪規格、邦交國
經貿、兩岸關係等。不可諱言,許多的議題受到基本教義的影響,往往淪於狹隘的一言堂
,不過重大政策的制定實在是需要細膩思考,但是現今馬政府諸多政策卻輕率地推出,而
且雖然馬政府還沒把經濟拚到天怒人怨的地步,但是一廂情願的執政心態實在讓我感到很
不安。

先就最讓我疑惑的開放12吋晶圓來說,我對於開放與否並無定見,但我不明白馬總統為何
能夠輕易地就作出應該開放的結論,難道只是英特爾開放,我們就應該跟著開放?更何況
英特爾開放晶圓登陸的背後還附加一堆的但書,但是台灣呢?不要說是但書了,根本連公
開、專業的討論都沒有,為何馬總統就拋出開放12吋登陸的政策?當然也有一說是為了刺
激低迷的股市,可是如今是股市沒救到,但君無戲言,晶圓廠究竟要不要開放?如果以後
每項政策的制定都是如此輕率馬虎,那馬政府相較於前政府的高度在哪?更何況內閣都還
是老手。前總統的烽火外交,以近乎挑釁方式向世界展示主權的態度固然需要調整,但是
如果矯枉過正,也是非常危險的,總統把自己的規格降成地區特首,國家自然也要跟著元
首一起浮沉。關於這些許多政策上的問題,支持馬的媒體和名嘴自然批評地有氣無力,而
且往往避重就輕,反馬勢力雖然炮火猛烈,可是出於基本教義,也是千篇一率,打錯位置
。因此830雖然出於台灣社的號召,但其實沒有以前泛綠活動那樣簡單。

群眾動員需要激情,更需要簡單有力的訴求,因此讓上述議題簡化為幾個口號,卻是技術
上不得不進行的妥協,再加上陳水扁洗錢疑雲攪局,更讓整場活動險險失焦。830確實不
能改變什麼,但我不認為上街頭是最下策的說法,我的解讀是,與其說830是向馬「嗆聲
」,不如說是一種「宣示」,告訴馬有人對他當前的執政不滿,應該要思考一下如何調整
執政的腳步。當然參加活動的本土社團、政黨、泛綠民眾各懷其心,有著自己參加活動的
目的與訴求,雖然相似卻也不盡相同,有些出於民族主義,有些出於質疑馬政府政策,如
果簡單以台派活動函括830的全部,恐怕就把問題過度簡單化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不必藉由群眾運動,透過國會立委、報章輿論等管道或許也可將民意傳達
給馬總統,不過現況是泛綠只佔國會四分之一的席次,難以左右大局,另外有七成的媒體
傾向泛藍,這些媒體並非不報導泛綠的活動,不過也很樂意利用各種方式和小動作去窄化
、扭曲甚至醜化許多活動和聲音的原意。在這樣的情形之下,群眾運動是老把戲,卻往往
是不得已的把戲。我對馬還是很有期待,溫良恭儉讓固然是無需質疑的好品德,不過假若
掌理一國大政卻不懂得區分個人人格特質與執政手腕,會令人替馬的魄力感到擔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piota 的頭像
    Lopiota

    季風帶雨浥鵑城

    Lopio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