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近來在台北萬華拍攝電影所引發的風波。
選錄西京「我為什麼反對電影艋舺」
以及劇組回應

以下是我自己一點雜感
------------------------

我近來覺得,這個國家的人們似乎都有著某種對失語的恐懼。

當然這種恐懼應該是和過去幾十年的慘痛經驗有關,
好幾代的人都是在那樣的時代裡被犧牲掉的。
失去尊嚴、失去認同、失去傾訴的權力。

於是當終於可以不再沉默,
長久的抑鬱才總算得到解放。

或者也可以說,是對再次失語的恐懼。

於是他們要大聲講話,撥亂反正...

-------------------------

然後,也有一些人,出於類似的恐懼開始發言、講話...
接著他們又被另一些懷著恐懼的人們攻訐。

然而或許,
他們在那個沉默的時代都同樣是失語的呢?
即使可能有著程度上的不同。

------------------------

我完全相信這篇文章的作者熱愛著自己的鄉土,
然而在這篇文章裡,
最引我注意的是字裡行間散發出的恐懼感。

失語的恐懼,還有隨著失語而來的
被汙衊、被輕視、被視為次等的記憶,

所以李永萍和鈕承澤是一掛的,
是要詆毀醜化「艋舺」的、傲慢的商人、官僚、權貴,
或者「外來者」?

侵奪消費在地文化資產、醜詆本土的外來者同盟侵入了艋舺!
侵犯了艋舺人的鄉土情感!

------------------------

所謂「國民黨權貴」的可厭可惡,
在於對自己踐踏他人的歷史毫無反省,
甚至在多年以後,
仍不可一世、唯我獨尊地輕賤他人的歷史與認同。

然而對抗這些權貴的人們,
卻也常常把「非我族類」與那些「權貴」們劃到同一邊去。
但誰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是同一掛人?

他們真的是鐵板一塊、你儂我儂?

當我在網路上看到有些人可以把齊邦媛的回憶錄說成是黨國陰魂的復辟時,
(我估計這人大概沒看過《巨流河》也不識齊邦媛其人)
我更加感受到這種想像的荒謬性。

------------------------

老實說,這種恐懼在今日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畢竟時局令人焦慮,
台灣人的歷史感匱乏症候群也未見改善。
而佔據著發言台的那些人們,
不是膚淺的衛道者、虛偽的保守派就是一心向錢看的市儈之輩。

不過終究,恐懼會剝奪一個國家的想像力與幽默感。
而這兩者的欠缺在近代的歷史上造就了一次又一次的悲劇。

------------------------

Why so serious?

也許這句話在這裡用得過於輕挑,
不過的確,即使是這樣的事,
還是不要太過serious來得好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piota 的頭像
    Lopiota

    季風帶雨浥鵑城

    Lopio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