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莓為什麼無疾而終了?問題也許應該反過來問──野草莓為何能蔚然成風?
「自由」和「人權」為何能在這對口號外的自由人權極端麻木的社會引起共鳴?問
題和答案其實是一體的兩面,雖然我不願這麼說,這次學運捍衛的,也不過是口號
概念性的自由人權罷了。
- Dec 14 Sun 2008 20:25
胡頎:野草莓,一些問題與想法
野草莓,一些問題與想法
- Nov 24 Mon 2008 23:11
笨事
話說禮拜六去車站時,買了這禮拜要回家的車票。
訂票時還滿開心的,台鐵的票在假日向來難買得很。
結果今天赫然發現,啊,這禮拜天是史學盃熱身賽。
於是今天看過復健醫生之後就直奔車站退票,
公車上打了電話給老媽,說這禮拜沒辦法回家了。
- Nov 20 Thu 2008 00:41
今天
今天還滿愉快的^^
《花與愛麗絲》滿有意思,
謊言與真實交錯的情節相當引人玩味,
在有些超現實的劇情當中滲入了少年少女的真誠與青澀,
是部看了非常舒服的電影。
岩井俊二的作品應該可以多找些來看吧。
老弟一直抱怨著貓空大學的伙食(連同校園周邊餐飲)欠佳,
- Nov 19 Wed 2008 23:30
傅斯年:台灣大學第四次校慶演講詞
台灣大學第四次校慶演講詞
傅斯年
(民國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今天是國立台灣大學第四次校慶,我因為到校還不滿十個月,最初也不知道校慶的日子是
如何定的,後來才打聽到這是民國三十四年接收前日本臺北帝國大學的那一天。我當時就
想:拿這個日子當做校慶,對嗎?經過一番考慮,我的結論是︰這個日子應該作為我們的校
慶。
- Nov 18 Tue 2008 23:40
昨夜雪深幾許
在小毛的慫恿下買了陳芳明的《昨夜雪深幾許》,是本很好的書。
書中記述二十人,多是陳的師長一輩,也有著他的論敵、他的同志、
他的母親。這些人對於作者的生命歷程或有啟發、或有衝撞,但在
他的筆下,一切雲淡風輕卻深負情感。
陳芳明在六十歲時寫下這本集子(他稱之為「備忘錄」),在他的序
〈情怯與忘卻〉中,他自承已經走過了年輕時代狂喜與狂悲,但是
記憶中的情緒卻波紋未定。然而遺忘卻已開始滲入他的心靈。使他